致美國:孤獨練習曲

Automat|Edward Hopper|1927|德梅因藝術中心

「孤獨」的想像

在美國藝術家霍普(Edward Hopper)的《自販商店》 圖畫中(上圖),對於這位最具代表性描繪當代美國寂寥生活風景的大師而言,沒有人比他更能描繪當時的孤獨感了。

而現代都會的孤獨樣貌濫觴於全球化的美國。

特別是在紐約的大都會生活型態,等同霍普的藝術創作一樣,都源起於美國人的自創。

植基於18世紀以來激盪的自由主義與國際貿易的完整結合,套疊形塑都會經濟、政治、文化的總和,乃至現今世界的發展,美國目前都還是第一名。

MAKE AMERICA GREAT AGAIN!其實是句不知所云的話,因為美國目前仍是最強的。

文化寫生是必須考慮背景深度的;第二幅圖:霍普的《夜遊者》,創作時點正是珍珠港被炸、美國宣布對日抗戰之時。

NighthawksEdward Hopper|1942|芝加哥藝術學院館藏

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餐廳裡,似乎感受得到霍普傳達一絲愁苦的社會氛圍。

空盪的街道照映出店舖裡滲出的日光燈更顯慘白,餐廳內的每個人看起來都有心事。

店員抬起頭來問說還要續杯嗎?

「也許吧。」獨自在一旁的男子說。
「我決定從軍報國,昨天已經向山姆大叔報到了!」

這樣的美國寫實主義流派,有著資本血液的新帝國情懷;藝術是可以被創造的,畫裡孤獨的邏輯與哲學思考是深刻。

現實中城市的定義、發展與未來,幾乎全世界都跟著美國老大哥走,似乎也需要美國人的帶領才會有更清楚的輪廓。

Uncle Sam|James Montgomery Flagg|1917|Source

現在,偉大的美國因為強者的孤寂而將自限於世界,深不知他還是老大、無法耍賴;或許我錯了,他當然還是可以耍賴,只是必須拿老大的地位來換。


「孤獨」的練習

2019年底開始的「Pandemic Outbreaks」形同世界大戰,對全球來說,80年前的世界大戰帶來了許多文明後遺症,此次新冠疫情缺乏真實敵人的事件裡,孤獨感搶劫了許多地方的理性與情緒,而這場面對自己的戰爭,可能茫茫不可終日。

Share Kindness|João Pedro Costa|Source

超過850萬人染疫、45萬人死亡的悲劇還在進行中;疫情紀錄在4月中確診人數尚不足200萬、5月中412萬、6月19日的現在呢?

在日常生活中,總感受不到緊張與戒慎恐懼的氛圍,特別是面對當下依然嬉鬧的年輕人們,更感受不到可能的巨變前夕。

現在除了等待疫苗問世,其他甚麼事都做不了;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和家人的相處以及練習孤獨。

是的,如果我們要訓練下一代比美國人更強,現在就要開始練習面對「孤獨」。

普拉奇克教授 Robert Plutchik|Wheel of Emotion| 1980

普拉奇克教授的情緒輪理論中(上圖),他描述情緒表達形式具有演化歷史,並且在不同物種中演化出各種形式的情緒。

其中有八種主要的成對兩極情緒:喜悅與悲傷(Joy & Sadness)、憤怒與恐懼(Anger & Fear)、信任與厭惡(Trust & Disgust)、驚訝與期待(Surprise & Anticipation)。

他的環形模型將情感圈和色輪的概念聯繫起來,如同顏色所示,主要情緒可以以不同的強度來表達,並且可以彼此混合以形成不同的情緒。

在悲痛、討厭、憤怒的紅到紫的區鏈末端,產生出不贊同、悔恨、鄙視空間裡的孤獨。

「我深處人群中,卻感到孤獨」,也許孤獨感早就深藏於我們的基因內。

維基百科解釋:孤獨是對社交孤立的一種複雜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。孤獨通常包括對於與他人缺乏聯繫或溝通,或是將來可能會與他人失去聯繫或溝通的焦慮感。

不過偶爾感覺孤獨也沒什麼不好,沈澱過後再出發,總會遇到有人懂的欣賞你的美好。


「孤獨」的寫實主義

自古以來,「孤獨」一直是人類文學中一個長期探索的主題,也被描述為社會痛苦、一種激勵個人尋求社會聯繫的心理機制。

1832年雨果的《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》場景,吸引了更多鄉村與外國的熱血年輕人來到改變中的城市。

1850年代的法國巴黎,經歷過半世紀大革命的洗禮,開始在奧斯曼的都市改造工程中匍匐前進著。

法國的寫實主義比起美國寫實畫派更具文學的內涵,因此也更隱晦。

畫室 L'Atelier du peintre|Gustave Courbet|1855|奧塞美術館藏

《畫室》L'Atelier du peintre(上圖)的副標題提到:「這幅畫含括了我的七年藝術與道德生活之真實寓喻。」

“Allégorie réelle déterminant une phase de sept années de ma vie artistique et morale”

儘管庫爾貝(Gustave Courbet)宣稱這幅畫完美地展現了社會的各個層面。但當時這幅作品並不被人們所看好,只有德拉克洛瓦等少數人對它表示讚賞。

而這幅巨作的孤獨,來自於對於文化認知的焦慮感,是在浪漫主義世紀末的獨白。

或許對庫爾貝而言的平日生活,在當時反倒是最激進的左派,既然是寓喻,想當然耳是有比喻性的表現主義,有著深刻的思考與意義;那通常都代表著孤獨後的思考。

而這幅巨作的孤獨,來自於對於文化認知的焦慮感,是在浪漫主義世紀末的獨白。


吶喊 Skrik|Edvard Munch|1893|奧斯陸挪威國家美術館藏

「孤獨」的焦慮感

在庫爾貝的《畫室》中,連動物們有近30個靈魂的、看起來這麼熱鬧的、巨大的畫裡,我卻比看孟克一個人的《吶喊》,更加感到孤寂。

我認為美國人的焦慮感來自,當四月份當確診人數還在幾十萬時,每天4%-6%的增幅代表的意義是增加2-3萬人,但當到了六月份變成每天0.9-1.2%時,確診人數已經來到了2百多萬,每天增幅百分比還是增加2-3萬人。

疫情後的開放,到底是驗證著、因為經濟社會的不堪孤獨、政治社會的不甘寂寞,還是實際染疫社會群體的減緩,實際情況是如何?是誰在愚民?還是焦慮感產生的孤獨,侵蝕了美國人的腦袋?

孤獨並不需要勇氣,藉口也不需有邏輯,撻伐別人更不需充分理由;這都不是正面思考的人生價值。

我們由畫中學習,讓直覺在第一時間震撼自己,仔細分析理解,關心創作當下的背景,投射同一時代的同理心;文化的縱深出來了、國界的寬廣也就不再有限制了!


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|1823年原件摹本

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:人人生而平等,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,其中包括生命權、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。
— 美國獨立宣言

我們都害怕孤獨,但唯有訓練自己更強大,從傳承、思想、創新的步驟來依循,訓練自己不再害怕孤獨。

在可能劇變的時代裡,充分的、邏輯的、自律的,想清楚關係與關鍵,冷靜的面對未來的變局;終究,我們期待共創的美好明天還是會等著我們的,生命的精彩與目的也在於此!

Previous
Previous

現在城市學 Vol.2:都市的願景在何方?

Next
Next

現在城市學 Vol.1:什麼是城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