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行時空:都更政策的黑與白

前言

一個在有微風太陽、正午的的時分,我去了一家靠近森林公園大十字路口,二條靜巷後的雅緻咖啡館。

來過二次,純粹是從停車場過到新龍社區公園的捷徑上,圖個有休息打盹的地方;印象中老闆的音樂都恰到好處,雖然餐點不算驚艷。

附湯是西班牙橄欖風味的雞肉清湯,才喝一口;店內門鈴響起,我看到一位老太帶著會說中文的外傭,帽子口罩包的緊緊的進到店裡來了。

小妹招呼著隨便坐,看著貼心的女傭幫個子嬌小的老太太解下帽子。七十好幾的太太迫不及待還沒得口罩下臉,忙著說你笨啊!以前我們就是住在這附近的啊!

「我知道啊,是斜對面的那一邊!」女傭說

老闆過來送我的主餐,回頭一望!跟老太打了招呼:「好久不見囉!」

老太回答:「我們搬離開一年多了,好懷念這附近,今天過來走走、看看鄰居們」。

老闆說因為都更的原因,好多鄰居都陸續搬走了。

「您搬到哪裡了?」

「中和,那邊房子新、不用爬樓梯、醫院也方便。」

只是聽到路人的對話,就得以讓我職業病發|示意圖: Unsplash

偷聽到咖啡廳內老鄰居的寒暄兩句,想必這附近鄰居感情也不錯,不過我已陷入自己的思考,早就聽不見她們說話。

不知道是否為職業病使然,我一直思考著:都更啊、都更!

當我們想要成就一個完美的都更案,是多麼的不容易!原住戶的分離、焦慮、擔心、害怕、不確定、不安全、逼迫適應、重新找尋...

有時我都懷疑這樣的過程要輪迴到何時?不過在自我心態調整後,我一直都是用正面的心態去做服務,努力的在專業的基礎上共創三贏局面。

每個不同社區的個性都不一樣,原住戶權益的照顧,是無法用一套標準去作業的|illustration: Catherine Cordasco

都市更新:冰山一角

政府不管誰執政,都會把「都更」或「城市再造」的議題喊得震天響,重點都會放在像,加快行政程序、擴大容積獎勵、調高貸款彈性、等等技術性的面向上。

但是當我們深入其中,反倒是覺得權利人心理的照顧、與表面上看不到的技術性問題,才會是主要的癥結。

尤其是安心與信心很難立刻建立,通常要花很久的時間讓大家信賴了,才能夠深談財產議題。

目前政府資訊整合已經啟動但是速度太慢,像衛星測量的地籍圖系統、與現有道路系統、建築線等不重合的套疊問題更應迅速解決。

表面上看不到的技術性問題包括(但不限於):

  1. 家族傳承的問題

  2. 公同共有的切分輔導

  3. 分配的問題

  4. 歷史遺留登記問題

  5. 照顧深淺的關係

  6. 財產權利大小的邏輯

都市更新這個名詞就像冰山,每個人都只看得到頭,卻很難看到隱藏的細節|Photo: Unsplash

資本市場是很脆弱的,她只會欺負窮人!

長期以來,不僅是台灣,各國政府打房其實不一定都可以抓到重點。不只是人性理解而已,更需要技術性的判斷與協助。特別是已經超過1,200個核准的危老案件將會碰到甚麼問題?好像沒有人關心。

我們看危老的蓬勃申請,一方面欣喜大家的危機意識提升,一方面擔心平均的開發基地面積只有700平方公尺,台北市的要小100平方(基地在200坪以下)、新北市的稍大但也沒有超過800平方(絕大部分基地不超過250坪)。

意味著,他們都要承擔日後共同的結果,高造價、高管理費、高開挖率、機械停車、以及高容積的容受力等等。

特別是在政府希望平抑房價的同時;這些基地不但不能反映正面價值,只會劣化與加深現有房地產市場的差距。

我並非主張這些基地蓋不出好房子,相對的,只是在提醒他們對於社會的經濟規模、與環境貢獻度的遺憾。

集合住宅大廈公攤的母數小,必然分擔的成數就大;特別是在營建原物料、工資高漲的這一年來,直接成本已經超過二成,總指數超過5%。

只怕接下來的情況沒有好轉,成本持續攀高、售價無法提升、營運成本耗損,賠錢的生意會有人做嗎?有何補救的機制?落跑的爛尾樓怎麼處理?我們必須更嚴謹的面對!

期待未來的公開討論能帶往我們邁向更美好的未來|illustration: Ayşegül Altınel

都更也好、危老也罷,動用的都是容積獎勵、稅賦減免的公共資源,本來成就就不容易。

快速的鼓勵是否可以達得到效果?在開發面向上好不見得對都市發展有利,在結構安全上保障不見得對住宅政策加分...

原本就要有的取捨,千萬別因資本的操作又陷入道德的迷思;終歸又來自無共識的目標、與無止盡的私利。

在我們國人知識水平越來越高的現在,理性的公共政策討論,正當其時

Joseph Lee

魯汶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,喜歡音樂、熱愛藝術,更愛建築。 重視在建築裡的無形資產,相信賦予空間足夠的記憶、流動與創造力,能打造更寬廣的六感體驗。

Previous
Previous

炒房之島?壬寅.歲末年初聊房市

Next
Next

現在城市學 Vol.2:都市的願景在何方?